左牛奶公司1919年出版的大事记中,刊有一幅相片可看到主楼外貌。右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活化成为「薄凫林牧场」。
牛奶可以制作雪糕、奶制品,饲养乳牛的地方叫「牧场」,从前在香港薄扶林也有个大牧场,鼎盛时饲养逾3000头乳牛提供新鲜牛奶。虽然这个大牧场已不复存在,但在从前的牧场范围内保留了逾百年的一级历史建筑,经活化后成为「薄凫林牧场」(薄凫林读薄扶林,为薄扶林的古称)博物馆,并于日前开放试业。薄扶林及牛奶公司前世今生的故事,就由这一处开始说起。\大公报记者 谢敏娴、黄璇(文、图)
「薄凫林牧场」博物馆的开放可说是千呼万唤,原本打算在今年1月试业,可惜遇上第五波疫情爆发,唯有押后至4月下旬。位于薄扶林道的薄凫林牧场,前身是1887年建成的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2009年获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并于2015年6月开始活化,上月正式对公众开放。薄凫林牧场的「凫」字,粤音同为「扶」,项目为突显出这座建筑物的悠久及丰富历史,取其古名薄凫林。
活化后的牧场保留了昔日英伦风的古典设计特色,用作展览旧牛奶公司的文物和器具,以及长达200多年的薄扶林村历史,亦会举办古蹟导赏活动及手作工作坊,成为近期热门打卡点。
欧陆风格民房重现
负责活化项目的建筑师林社铃介绍,薄扶林是香港出产牛奶的发源地,汇集了本地乳品工业发展等丰富历史。当年牛奶公司建立的牧场范围辽阔,东至玛丽医院、西至华富邨一带,现时的大型屋苑置富花园及薄扶林花园都在昔日牧场范围内,漫山遍野都是牧草,成为当地居民的共同回忆。现时牧场剩下的主要历史建筑包括原名为「宝马」(Braemar)的高级职员宿舍,以及被香港演艺学院活化再利用的旧牛奶公司办公室主楼与牛棚。
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由主楼、佣工宿舍和车库组成。活化后仍可见不少原有建筑特色,车库变身为访客接待室,主楼金字顶及阳廊被修复,墙身沿用以前的麻石墙壁,并加建能够看到博寮海峡及日落美景的L形斜道。入口楼梯末端有拱顶石装饰,中间的拱心石是构成圆拱顶的关键。屋内的雕饰可见英式风格,两条分别供主人和家佣使用的楼梯、室内壁炉和木楼板等亦被保留下来,再放置古式家具,昔日一厅两房的居所被还原重现。主人房的窗外望向西高山风景,窗台物料尽是水磨石,而窗户两层设计,其中一层是便于通风采光的木制百叶窗。
主楼是一幢两层高的建筑物,上层为抹灰砖墙,下层楼层以特厚的花岗岩石建造、筑墙,四面石墙上有圆形、像牛眼的窗或矮门。因为当时的外籍人士不习惯香港潮湿的天气,这样的设计有助排走地面的热气及潮湿,保持大屋在盛夏时依然干爽凉快;而墙上的「牛眼窗」同作通风防潮之用。主楼内部化身成小型博物馆,展出富有纪念价值的牛奶公司文物和器具,包括昔日雪糕杯、厚玻璃牛奶樽、第一代送奶车、旧照片等等,呈现昔日牧场运作的情景。
留住薄扶林村文化
除古蹟以外,主楼的后院增设了露天剧场,用作表演及休闲场地,是放空、阅读或闲聊的好地方,预计会邀请附近的伯大尼演艺学院古蹟校园的学生或文艺创作人士表演。牧场内还新建了一座副楼,目前用作举办「留住薄扶林村之后」的展览,有不少村民手作玩意、简介村民工作坊的摊位等。不定时有村民在现场展示传统扎染、竹艺扎作、糖环和擂茶等手作工艺。
牛奶公司由苏格兰籍医生文逊(Patrick Manson)于1886年与五位股东共同创立。他与遮打爵士到港岛多处与周边海岛考察为牧场选址,最后选中海拔约500呎(约152米)高的薄扶林谷地。当时文逊医生从英国购入80头乳牛,并聘请专家护理。牧场在1980年代已经结束,但其遗迹散落在薄扶林道两旁及置富花园一带。是次活化项目只保留了一个宿舍建筑,还有牛栏、牧场等未受保护。活化计划由香港明爱及薄扶林村文化地境保育有限公司策划及营运,希望将薄凫林牧场打造成「活着的博物馆」,推动保育工作。
评论列表 (1条)
2023-01-27 00:09:38
(www.caibao.it)是使用TRC-20协议的Usdt第三方支付平台,Usdt收款平台、Usdt自动充提平台、usdt跑分平台。免费提供入金通道、Usdt钱包支付接口、Usdt自动充值接口、Usdt无需实名寄售回收。菜宝Usdt钱包一键生成Usdt钱包、一键调用API接口、一键无实名出售Usdt。我都哽咽了